前言
4月12日,中伟股份(股票代码:300919)公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总营收402.23亿元,同比增长17.36%;实现归母净利润14.67亿元,同比下降24.64%;基本每股收益1.58元/股。
中伟股份是专业的新能源材料科学公司,主要从事电池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镍系材料、钴系材料、磷系材料、钠系材料,以及新能源金属产品。以上新能源材料进一步加工制造成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公司新能源金属镍除用于自供外,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选择以镍中间品或进一步加工成高纯镍板对外销售。
历年营收及净利润
中伟股份历年营收及净利润情况如下图:
2020-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总营收74.40亿元、200.72亿元、303.44亿元、342.73亿元、402.23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0.07%、169.81%、51.17%、12.95%、17.36%。
2020-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4.20亿元、9.39亿元、15.43亿元、19.47亿元、14.6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33.65%、123.48%、64.33%、26.15%、-24.64%。
按产品分类来看,2024年公司镍系材料:三元前驱体实现营收161.63亿元,占2024年度总营收的40.18%;新能源金属营收134.83亿元,营收占比33.52%;其他营收76.42亿元,营收占比19.00%;钴系材料:四氧化三钴营收22.45亿元,营收占比5.58%;磷系材料:磷酸铁营收6.80亿元,营收占比1.69%;电池材料-其他营收0.0987亿元,营收占比0.02%。
从地区来看,公司2024年境内营收223.3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55.54%;境外营收178.8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44.46%。
全球布局情况
从内陆的资源循环枢纽到远洋的新能源材料基地,从中部腹地的研发核心到海外的技术版图,一张全球化产业网络正徐徐铺展。相关信息如下:
境内外产业节点协同联动,覆盖新能源材料研发生产、资源回收、矿产开采、贸易流通、智能制造等全产业链环节,构建起从上游资源到下游应用的闭环生态。
前五大客户及供应商
公司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及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情况如下图所示:
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总计117.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17%。其中,客户1销售额为35.48亿元,占比8.82%。
2024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总计104.54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为33.17%。其中,供应商1采购额为27.13亿元,占比8.61%。
历年研发投入
2020-2024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情况如下图所示:
2020-2024年公司分别投入研发费用2.70万元、7.69亿元、9.29亿元、10.56亿元、11.09亿元。
总市值情况
中伟股份于2020年12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300919。
公司总市值情况如上图所示,截至2025年7月18日,公司总市值为316.40亿元。
盈利能力分析
2020-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如下图所示:
2020-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3.14%、11.54%、11.53%、13.94%、12.12%。在此期间,2023年毛利率最高,为13.94%。
运营能力分析
2020-2024年公司存货周转率如下图所示:
2020-2024年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17次、5.65次、3.72次、3.36次、3.98次。在此期间,2021年存货周转率最高,为5.65次。
偿债能力分析
2020-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如下图所示:
2020-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10%、62.33%、62.24%、55.10%、59.62%。在此期间,2021年资产负债率最高,为62.33%。
历年人员数量情况
2020-2024年公司职工总数如下图所示:
2024年公司职工总数为16441人,相较于2023年的13528人增加了2913人,同比增长21.53%。
员工薪酬
为切实提升薪酬竞争力,构建更加合理科学的薪酬激励结构,进而实现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人才的长远目标,中伟股份制定《薪酬管理制度》,积极采用具有竞争性和差异化的员工薪酬激励策略,全力构建一套以“基础薪酬 + 年度绩效奖励 + 超额利润分享 + 股权激励 + 福利保障”为核心的员工薪酬体系。
2024年,中伟股份员工总薪酬达到了232683.46万元,相比2023年的185890.57万元,约增长25.17%。2024年中伟股份人均薪酬为11.97万元。
研发人员薪酬
从研发团队规模看,2024年中伟股份研发人员数量为1918人,较2023年同比增长15.47%,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从12.28%降至11.67%。
从薪酬数据看,2024年研发人员薪酬合计4.12亿元,平均薪酬达21.49万元,较2023年的15.04万元增长42.86%。
CEO薪酬
中伟股份CEO薪酬情况如下:
2024年中伟股份CEO薪酬达346.17万元,相比2023年的254.57万元,增加了91.60万元,同比下降35.98%。
历年人均创收情况
2020-2024年公司人均创收如下图所示:
2020-2024年,公司人均创收分别为161.56万元、198.64万元、292.53万元、188.10万元、207.00万元。
历年现金储备
2020-2024年公司现金储备如下图所示:
2020-2024年,公司现金储备分别为27.12亿元、86.99亿元、152.53亿元、114.39亿元、132.01亿元。
核心竞争力
1、产业化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深耕电池行业十余年,紧密契合市场动态与客户需求,全力构筑多元化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公司已构建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前沿机理研究、产品应用研究、研发车间、测评体系”五位一体的高效研发架构,并与中南大学等顶尖高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持续提升研发创新实力,形成了涵盖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化的新能源材料产品矩阵与技术布局,不断为产品注入高附加值,实现技术全面领跑与引领。基于多元材料布局,公司不仅在动力、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展现出强大供给能力,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低空等新兴领域电池材料,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公司以研发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积极培育高价值专利,加速专利产业化进程,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引领行业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公司累计申报专利579件,其中发明专利430件,实用新型专利149件;获得授权专利发明241项,其中,发明专利115件,实用新型专利126件。
2、全球化、立体化的优质客户结构优势
公司坚持技术引领,以技术、品质、规模、响应度获得客户广泛认可,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方面已全面进入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产业链,建立覆盖“整车、电池、正极”的全球化、立体化的优质核心客户体系,包括特斯拉、三星SDI、LG化学、中创新航、宁德时代、SK On、蜂巢能源、松下、当升科技、厦门钨业、贝特瑞、巴莫科技、L&F、振华新材、容百科技、ECOPRO、POSCO等客户;新能源金属方面已与托克、埃珂森、金川等国际主流新能源金属客户,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合作模式。公司始终坚持技术与客户领域的开放合作,持续保持产能的可扩展性,保持与全球客户的高度协同,携手优秀合作伙伴、深度绑定头部客户,与特斯拉、LG化学、厦钨新能、当升科技、贝特瑞、瑞浦兰钧、中创新航等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长期供货合同,在资源开发、产品供销、产品加工、信息合作等层面建立合作。
3、产业生态布局优势
纵观新能源材料行业,企业从1.0产品时代到3.0产业生态时代经历了深刻变革。1.0时代,企业依靠技术研发产品,凭借性能、质量和成本优势打通市场,逐步扩大规模。2.0时代,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布局矿产冶炼,保障资源供应,降低成本,增强产业链控制力。如今进入3.0产业生态时代,企业构建完整协同的生态系统。未来,新能源材料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凭借资源和产业优势,布局矿端、冶炼端、材料端一体化生态建设,引领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公司作为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头部企业,持续发力进行产业一体化的生态构建。在镍系产品领域,公司已成功布局上游镍资源,并凭借全球首创富氧侧吹等冶炼技术,打通“红土镍矿-低冰镍-高冰镍-硫酸镍-三元前驱体”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展望未来,公司将深化上游资源布局,进一步加大对镍、磷、锂等关键资源的掌控力度。
4、全球化服务能力与规模化产能领先优势
在当前国内材料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海外地方保护政策兴起的背景下,全球化服务能力及供应能力已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公司凭借强大的快速产业化能力,通过打造绿色低碳生产方式,不断完善全球化布局,构建起覆盖全球的产品供应和服务体系,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国内,公司已建成铜仁、宁乡、钦州、开阳四大产业基地,实现全国覆盖;在海外,公司建有印尼四大原料基地,并在韩国、摩洛哥等地加速推进材料基地建设,业务覆盖日韩、东南亚、欧洲以及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基于产品市场与资源分布的特性,围绕客户、产能、组织、资源等各维度打造全球化体系,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稳定的产品供应和服务支持。
5、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创造我们的长期价值
公司立足新能源材料核心赛道,深度融合ESG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以“技术驱动+绿色智造”双轮战略为引领,依托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研发体系,创新开发低碳工艺与循环经济解决方案,通过材料性能提升与生产工艺革新,助力客户显著降低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公司同步构建覆盖“资源端-冶炼端-材料端-回收端”的生态化供应链体系,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打造零碳产业园区,持续提升绿电替代与工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专注于以清洁能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电池交易网总结
2025年度,公司立足长远发展,精心布局四大战略要点:①优化资产结构,盘活存量,提高产能利用率;精准投好增量,保障发展安全;②强化国内市场,稳镍钴龙头地位,抓磷系增量机遇,驱动内外市场协同;③升维材料生态,厚植资源、做强材料;④坚定全球化布局、拓展材料产业链,全方位提升竞争力。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入市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