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1000XM系列是索尼旗下旗舰级头戴式耳机产品。近期,该系列的新一代产品WH-1000XM6正式发布,在外观设计和功能配置上均迎来了大幅度的升级。其中,外观上采用一体化极简美学设计,在保持轻量化机身的同时,通过加宽头梁,提供更稳定舒适的佩戴,通过新增折叠功能,更便于外出携带。

在功能配置上,SONY索尼WH-1000XM6头戴式降噪耳机搭载全新升级的HD降噪处理器QN3+高性能集成处理器V2,大幅提升了耳机的降噪、音质、连接、功耗等各方面的表现;搭载12颗高性能麦克风系统,实现更精准的拾音;同时升级的自适应降噪优化,可以精准识别用户的佩戴状态,并根据外界的气压环境、噪声大小,动态调节降噪效果;还有更真实、自然的通透模式,也可以根据外界噪音音量,自动调节环境声等级,使用更智能。

索尼WH-1000XM6搭载新设计的30mm碳纤维驱动单元,支持LDAC蓝牙传输技术、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搭配母带工程师共同调音,提供更出色的音频表现,并通过了Hi-Res双金标认证和QQ音乐臻品音质认证;还支持头部追踪360临场音效,提供震撼的环绕声效果,并拥有标准、背景音乐、电影三种模式,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索尼WH-1000XM6支持AI超清通话,基于6个高精度麦克风拾音,搭配深度神经网络技术(DNN)、AI波束成形技术,以及风噪降低结构设计,提供多场景下的清晰通话效果。其他方面,还支持智能语音助手、多点连接、头部姿势控制、智能免摘、佩戴感应、自动切换、安全聆听2.0等自适应/自动化功能,可提供高达40小时(降噪关)的续航时间。下面就来看看这款产品的详细拆解报告吧~

爱音频网此前还拆解过索尼WH-1000XM5WH-CH520WH-CH720NINZONE H9WH-XB910NPlayStation 5 PULSE头戴式耳机,WF-1000XM5LinkBuds S真无线耳机,INZONE Buds无线降噪游戏耳机,SONY Float RunLinkBuds开放式耳机,ULT FIELD 1SRS-XB100SRS-XB13蓝牙音箱HT-S40R家庭影院音响SONY索尼ECM-W3ECM-W2BT无线麦克风等。

一、SONY索尼WH-1000XM6头戴式降噪耳机开箱

SONY索尼WH-1000XM6头戴式降噪耳机包装盒延续了上代的环保设计,由竹子、甘蔗、再生纸等绿色环保原生混合材料制造。包装盒封套正面展示有耳机的侧视图,以及品牌和产品名称,以及产品信息二维码。

封套背面展示了耳机的正视图,介绍了索尼公司信息。

包装盒顶部设计有MFi、360临场音效、Hi-Res标识,以及30小时续航,业界盛名的降噪技术的产品特点。

耳机随机标配的配件有收纳包、充电线、音频线、参考指南和保修卡等。

充电线采用了USB-A to Type-C接口,端口雕刻有“SONY”品牌LOGO。

3.5mm to 3.5mm音频线,一端为“L”型插头,用于耳机的有线使用。

耳机收纳包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耐磨耐划的帆布材质,不再支持折叠功能。

收纳包采用了全新的磁吸卡扣固定,使用更加方便。

耳机放置到收纳包内部状态一览。

SONY索尼WH-1000XM6头戴式降噪耳机外侧外观一览,整体延续了上代的简约设计风格,在细节做了进一步优化。头梁面积更宽,不对称设计,方便用户区分正反;耳机转轴可折叠设计回归,有效提升便携性。

耳机内侧外观一览,采用柔软减压型皮革耳垫,相较于一般皮革更具延展性,能够更好的贴合头形同时减少夹耳感。

耳机正面外观一览。

耳机的转轴结构特写,支持旋转和折叠功能。据官方介绍,采用了MIM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精加工,具有高强度、高精度的特点。

头梁支持伸缩调节,采用了无极滑块,通过阻尼调节,没有了“咔咔咔”的声音。

耳机头垫特写,皮革材质,内部记忆棉填充,相较于上代更宽,提供更舒适稳固的佩戴。

耳机折叠状态一览。

耳壳侧边外观一览,采用了倾斜设计,更加符合头部结构,提供更贴合的佩戴效果。

头梁与耳壳衔接的悬挂结构特写,采用了穿插式设计。

悬挂系统支持向内/向外小角度调节,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佩戴。

悬挂背部设计“SONY”品牌LOGO。

转轴内侧设计有R/右标识,并通过颜色与左侧更直观的区分。

右侧耳壳特写,背部为触控区域,通过轻触,向前、向后、向上、向下滑动,实现多功能控制。

右侧柔软减压型皮革耳垫特写,内部设置有防尘网防护。

右侧耳壳上的麦克风拾音孔特写,通过金属盖板防护。四周不同方向总共设置有4个,搭配2个内向型麦,单耳6颗麦克风实现全方位的拾音。

Type-C充电接口和指示灯特写。

左侧转轴内侧特写,设计灰色的L/左标识。

左侧耳壳背部特写。

左侧耳罩特写。

左侧耳壳上的麦克风拾音孔,四周同样设置有4颗。

NC/AMB功能按键特写,单击用于降噪切换,双击快速“闭麦”。

电源键特写,长按用于蓝牙配对功能。

3.5mm音频输入接口特写,用于有线模式播放。

左侧耳壳上还设计有盲点,便于用户区分。

我爱音频网采用CHARGERLAB POWER-Z KM003C测试仪对SONY索尼WH-1000XM6头戴式降噪耳机进行充电测试,输入功率约为9.86W。

二、SONY索尼WH-1000XM6头戴式降噪耳机拆解

进入拆解部分,取掉两侧卡扣式固定的耳罩。

耳罩内侧结构特写,覆盖有丝网防护。

音腔盖板结构一览,左右对称式设计,通过螺丝固定,覆盖有海绵垫填充。左耳扬声器外围设置静电传感器,用于佩戴检测功能。

右耳音腔盖板结构一览,中间设置内向型麦克风单元。

耳机扬声器结构特写。据官方介绍,采用了新设计的30mm碳纤维驱动单元,振膜的边缘使用聚氨酯材料,提供出色的低频表现,同时提升低频降噪效果。振膜圆顶采用碳纤维材料,强化刚性并抑制分割振动,从而减少中高频的失真,提升中高频降噪性能。

经我爱音频网实测,扬声器直径约为30mm。

耳机内向型麦特写,通过声学罩密封。总共设置有两颗,两个方向拾音。

取掉麦克风声学罩。

麦克风小板背部拾音孔通过丝网防护。

掀开上层的麦克风,下方固定麦克风的支架结构特写。

拆掉支架,下方麦克风结构特写。

固定麦克风的支架一侧结构一览。

固定麦克风的支架另外一侧结构一览。

两颗内向型麦克风特写,用于从耳机内部拾音。

内向型麦克风特写,镭雕型号I72D26。

内向型麦麦克风排线过孔连接到腔体内部副板,开孔通过橡胶塞密封。

取掉橡胶塞,下方扬声器排线连接到副板单元。

固定排线的橡胶塞特写。

卸掉螺丝,打开左耳腔体,内部设置有副板、电源输入小板和电池单元。

扬声器导线和连接右耳的导线,通过插座连接到副板。

电池导线与副板连接的插座特写。

音腔内侧结构一览,扬声器导线通过束线器固定,过孔打胶密封。

音腔调音孔特写,通过丝网丝网防护,用于保障音腔内部空气流通。

左耳腔体内部结构一览,中间设置独立电池仓,通过螺丝固定。

耳壳与悬挂固定的结构特写。

连接到右耳的导线通过束线器固定。

卸掉螺丝,取出腔体内部的电池和PCBA板。

腔体底部的触摸控制小板特写。

腔体壁上固定的两颗麦克风结构一览。

另外一侧腔体壁上固定的两颗麦克风结构一览。

外向型麦克风镭雕型号K543,用于语音通话、降噪等功能拾音。

打开电池仓盖板。

耳机内置锂电池标签上信息,可充式锂离子电池组,型号:633741,标称电压:3.8V,充电限制电压:4.35V,额定容量:1050mAh,额定能量:3.99Wh,生产厂: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制造。

曙鹏科技是豪鹏科技旗下子公司,据我爱音频网拆解了解到,目前已有大疆索尼JBL、佳明小米Logitech罗技Sennheiser森海塞尔飞利浦WhoopLG欧乐BWaterpik洁碧等知名品牌的众多款产品采用豪鹏科技旗下的电池产品。

用于检测电池温度热敏电阻特写,通过胶带固定在电池表面。

取出电池单元。电池通过双面胶固定在腔体内。

电芯上丝印信息一览,与外部标签一致。

撕开绝缘保护,电池保护板电路一览。

丝印6CS 366的锂电保护IC,负责电池的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等保护。

丝印3312M的MOS管。

电源输入小板一侧电路一览。

电源输入小板另外一侧电路一览。

Type-C充电母座特写,来自MITSUMI三美

丝印“SP7 504”和两颗丝印“SNA 515”的MOS管,分别用于输入防反接和输入控制。

丝印1EP W4D的IC。

丝印J6=BJ的IC。

LED指示灯特写,用于反馈充电状态。

耳机副板一侧电路一览。

副板另外一侧设置有导热硅胶,提升处理器散热性能。

取掉导热硅胶,副板另外一侧电路一览。

丝印1L437的IC。

丝印CFI 4A4的IC。

连接内向型麦克风排线的FPC连接器特写。

丝印515 B03的IC。

连接外向型麦克风排线的FPC连接器。

丝印3NA 512的IC。

Atmel ATSAMD21J17D-U单片机,用于触摸检测。

丝印B3的IC。

丝印+ALB 504的IC。

丝印1R0的合金功率电感。

AOS万代AON7404G低压MOSFET。

MPS芯源MP2760充电IC,是一款集成窄电压DC(NVDC)电源路径管理功能和USB On-the-Go(OTG)功能的升降压充电IC,支持4V至22V的宽输入电压 (VIN) 范围,兼容USB PD,适用于单节至4节串联的电池包应用。

LATTICE ice40ul1k可编程门阵列,用于LED灯驱动。

丝印V:D504的IC。

连接电池导线的插座特写。

右耳音腔盖板结构一览,相较于左耳还设置有静电传感器,用于佩戴检测。

卸掉螺丝,打开腔体。

右耳音腔内侧结构一览,与左耳相同的设计。

盖板边缘,设置有海绵垫密封防水。

腔体内部结构一览,设置有主板和功能按键小板。

腔体壁上固定的两颗麦克风结构特写。

腔体壁上固定的另外两颗麦克风结构特写。

卸掉螺丝,取掉主板和功能按键小板。

左耳内部固定悬挂的结构特写。

电源键的指示灯导光柱特写。

连接右耳的导线结构特写,通过灰色束线器固定。

功能按键小板一侧电路一览。

功能按键小板另外一侧电路一览。

3.5mm音频输入接口母座特写。

电源按键特写,另外一颗采用了相同规格。

连接主板排线的FPC连接器特写。

两颗LED指示灯特写,用于反馈蓝牙配对状态。

耳机主板一侧电路一览。

耳机主板另外一侧电路一览。

板载蓝牙天线特写。

MEDIATEK联发科MT2833A蓝牙音频SoC,即Sony定制的高性能集成处理器V2,用于无线连接和音频数据处理。

镭雕T260的晶振特写,用于为蓝牙芯片提供时钟。

丝印C 4JV的IV。

丝印“Q64JWUUIQ”的Winbond华邦存储器,用于存储固件及配置信息。

丝印V:D452的IC。

LATTICE ice40ul1k可编程门阵列。

丝印“D3785”的IC,即索尼自研的新一代HD降噪处理器QN3,拥有约7倍于QN1芯片的算力,从降噪、音质等各方面大幅提升耳机性能。

24.5MHz的晶振特写。

丝印A2N5的IC。

丝印NGAF的IC。

丝印1EO W4C的IC。

丝印“SP 1NT”的BOSCH博世六轴陀螺仪,用于360临场音效、头部姿势控制等功能。

丝印Q256JWY的存储器芯片。

丝印AKT441的IC。

SONY索尼WH-1000XM6头戴式降噪耳机拆解全家福。

三、我爱音频网总结

SONY索尼WH-1000XM6头戴式降噪耳机在外观方面,整体延续了上一代的设计风格,简约时尚。同时,头梁面积进一步增宽,有效分散头部压力,提升舒适性;还采用了不对称设计,方便用户正确佩戴。头梁支持无极伸缩调节,耳壳上下左右四向旋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佩戴;耳机转轴可折叠功能回归,进一步提升便携性。

索尼WH-1000XM6内部结构设计相较于上代更加简洁明了。主要配置上,双耳均搭载了新设计的30mm碳纤维驱动单元,内置了2颗内向型+4颗外向型MEMS麦克风拾音(双耳共12颗)。其他方面,左耳内部设置曙鹏科技1050mAh/3.8V锂电池、触摸控制小板、电源输入小板和副板;右耳内置主板和功能按键小板。

左耳副板上,采用了Atmel ATSAMD21J17D-U单片机,MPS芯源MP2760充电IC,AOS万代AON7404G低压MOSFET。右耳主板上,搭载了索尼新一代HD降噪处理器QN3(D3785),高性能集成处理器V2(联发科MT2833A),以及BOSCH博世六轴陀螺仪,Winbond华邦存储器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