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人工智能与机电一体化技术深度融合的今天,机器人已从实验室走向家庭、工厂和公共空间。作为驱动这些智能体的"心脏",电池技术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作业能力与场景适应性。电池交易网通过解析宇树科技、小米、DeepRobotics等主流品牌的四足、人形等不同类别机器人电池参数,揭示当前行业生态特征。为理解机器人能源革命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探讨未来高能固态电池、无线充电技术对产业格局的重塑可能。

各品牌机器人电池信息汇总

为了让大家直观了解到各品牌消费级机器人的电池情况,电池交易网网罗了市场上知名电池品牌4家,共计18款电芯,并将主要参数绘制成表格,方便大家对比、查阅。以下为详情:

通过表格内容,可以发现,汇总的品牌机器人按外观形态可以分为四足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两大类,站立高度普遍在50~100mm,重量普遍在12~85kg。电池能量区间在8.14~2250mAh,最大续航时间达6h,标称电压最大67.2V。

限于篇幅和信息来源,电池交易网统计的品牌机器人难免有遗漏,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补充。下面为大家带来机器人的各项参数分析。分为品牌、外观、净重、能量四个维度。

品牌占比分析

目前。国际上的消费级机器人品牌众多。电池交易网根据国内常见的机器人型号汇总了相关品牌,大家如果知道其他类别,欢迎留言补充。

本次电池交易网统计收录的机器人品牌中, 宇树的占比最高,可达61%,云深处占比17%,小米和蔚蓝占比11%。

从数量上看, 宇树科技11款排在第一梯队,云深处3款、蔚蓝和小米2款排在第二梯队。

外观形态分析

机器人从外观形态上可分为人形、轮式/车辆形态、​足式、​​飞行器、仿生动物/昆虫等多种类别。其中民用消费级机器人以人形和四足机器人为主。

本次收录的品牌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为主,占78%,人形机器人占22%。目前市面上,由于仿生四足机器人,不仅智能化程度较高,而且可作为电子宠物实现陪伴功能,所以较为受消费者欢迎。而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于人类的特定劳动替代,以及陪护功能实现。

从数量上看,四足机器人14款,人形机器人5款。

重量分析

机器人重量由外观大小和内部用料决定,也是影响续航的重要指标。目前,机器人重量大多与大小直接挂钩,不同用途和功能也会影响重量参数,下面来看我们汇总的机器人净重呈现什么样的规律。

在机器人净重上,12KG是多数机器人的选择,占比17%。1.8KG和35KG则占比11%,其他重量则占比很均匀,基本都只有1~2款。

再来看机器人的净重天梯,宇树 Unitree B2-W以85KG排在第一位,宇树 Unitree H1-2则以70KG排在第二位,宇树 Unitree B2和绝影 X30 Pro以60KG左右净重排第三梯队,以上机器人基本相当于成年男子体重。其他机器人重量均在60KG以上。

电池能量分析

电池能量是机器人的重要参数,关乎机器人的续航时间和功率属性。一般而言,机器人的电池能量与其外观大小成正比,下面来看各机器人的电池能量情况。

此处,电池交易网统计的品牌机器人能量值非常分散,从个位数的8.14Wh到四位数的2000Wh都有覆盖,其中占比最高的为864Wh,占比17%,其余占比皆在10%以下。

来看机器人的能量天梯图,可以发现数值差距悬殊,最高为宇树 Unitree B2,高达2250Wh,与宇树另一款宇树 Unitree B2-W的2000Wh位列第一梯队。宇树 Unitree B1和宇树 Unitree H1的两款则以850Wh~950Wh能量段位列第二梯队。其余机器人能量都在500Wh以下。

电池交易网总结

通过对4大品牌、18款机器人电池数据的横向对比,我们发现机器人电池生态呈现三大特征:​​形态驱动技术分化​​——四足机器人普遍配置45000mAh以上电池组(如宇树B2),而人形机器人通过67.2V高压系统实现能量密度跃升;​​续航能力突破形态限制​​,UnitreeH1以15000mAh电池达成7小时续航,证明结构优化与电源管理算法的关键作用;​​电压等级形成技术阵营​​,24-29.6V区间多用于轻量级机器人,58-67.2V高压系统则成为高性能机型标配。

值得关注的是,宇树科技通过B2-W型号的2000Wh/58V架构,将四足机器人续航推至6小时,而小米CyberOne则选择432Wh/29.6V的平衡方案满足消费级需求。这些差异折射出企业对于"续航-成本-安全"三角关系的不同取舍策略。未来,随着硅负极、固态电解质等新材料的应用,机器人电池或将从当前的"被动适配"转向"主动赋能",催生更轻量化、高响应的新一代智能体。